贵州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浅谈原材料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孔的影响
加气混凝土内部孔隙的数量和构成对加气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加气混凝土的孔可分为凝胶孔、毛细孔和由铝粉发气形成的发气孔。凝胶孔和毛细孔皆在发气孔之间的壁上,形状很不规则,其中多半是细长形凝胶孔,为水化产物本身的孔隙或水化产物之间的孔,孔径大小在十几个到几十个埃;毛细孔为未水化的游离水蒸发后及多孔集料包括未水化的原材料造成的,孔径一般在几百个埃到毫米范围内,蒸压加气混凝土中这两种孔与一般水泥制品及硅酸盐制品相同。第三种孔为发气孔,为加气混凝土所有的,形状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孔径较大。孔隙对制品强度和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有学者通过研究铝粉的发气原理以及蒸压加气混凝土料浆中气泡的形成过程、料浆膨胀和气泡稳定的条件,量化分析了水料比、铝粉、石灰、石膏等原材料和配比因素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气泡先在铝粉颗粒的薄弱处产生,之后在料浆中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组成的气泡壁薄膜的保护下,在料浆的浮力推动下,脱离铝粉而成为悬浮于料浆的气泡。对于每个单个的气泡来说,其体积的大小和是否稳定取决于气泡内外的压力和料浆的粘度。大量气泡的形成促使料浆膨胀。因此,生产实践中原材料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目标是:在铝粉大量发气阶段,料浆的稠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利于料浆的发气膨胀,在铝粉发气的结尾阶段,料浆的稠度很快上升以固定气泡形成孔结构。
2、水料比的增加将使得料浆稠化变慢,制品的孔隙率增加,同时大孔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干容重和抗压强度则随之减低。铝粉的细度影响其发气速度,铝粉发气的初始温度将影响铝粉的发气曲线,贵州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控制和调节料浆的浇注温度。铝粉的发气曲线需在范围才能达到生产的要求。铝粉掺量的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孔隙率也相应提高,并可能导致大孔比例的增加,从而影响到容重和强度的减低。石灰有效含量与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没有相关关系,但细度会影响其消化特性,生产实际中石灰的细度一般宜控制在内。石灰的消化特征影响料浆的稠化,并影响到制品的孔结构和强度等性能,生产实践中宜采用中速消解石灰且消解速度控制在。石膏掺量的增加对石灰消化的影响显眼并影响到料浆的稠化,掺量过多时料浆会出现稠化慢或不稠化,孔隙率偏高大孔比例偏大,掺量过少料浆会出现发气快、稠化快、坯体内部气孔贯通。砂的细度和含量只影响孔壁强度,对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影响不显眼。
水料比对孔的影响
水料比是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气孔形成、浇筑稳定性和制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工艺参数。受原材料的种类、特性的不同,水料比也不同。水料比适合,浇注稳定,孔结构良好,制品强度高。水料比大,则料浆的流动度大,发气速度快,容易导致早期塌模,坯体静停时间长,制品强度低。水料比小,料浆稠化快,坯体发育时易造成憋气,出现揭顶、水平断裂现象。
由于水料比大,料浆稠化变慢,料浆的铝粉发气受到的阻力减小发气较为顺畅,体积膨胀较水料比低的大,所以干容重减小。气泡压力取决于料浆粘度和气泡半径,由于料浆的粘度、温度和铝粉在料浆中的位置都在变化,因而造成同层次料浆内形成多种孔径并存的气孔结构。当水料比增加,料浆粘度降低,小气泡就会汇入大气泡之中形成较大的气泡。随着水料比增加,孔径随之增加,孔径的增加容易导致应力集中,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导致试验中某些孔壁结构提前破坏,表现为试样抗压强度的减低。
贵州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水料比比较稳定,我们将定期采样检测,观察在大致生产配方稳定、原材料稳定、水料比稳定的情况下,加气块气孔结构的变化。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