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
不同品种的加气混凝土对原材料和工艺参数要求不同,浇注过程主要是料浆的发气膨胀过程和料浆的稠化过程,如果因为配料和工艺控制导致的发气与稠化不能匹配,浇注过程中就会出现不稳定现象,贵阳加气砖现归纳总结如下:
1
发气过快
所谓发气过快是指铝粉发气反应过早,或是料浆发气膨胀过程过快。例如,铝粉发气反应不在料浆浇注将完毕时,而是在搅拌罐里或在浇注过程之中,这样,就造成一边浇注,一边发气,气泡结构受到很大破坏,使浇注失败。发气速度过快与发气过早相关,但主要表现为铝粉的反应速度。当发气速度过快时,料浆将迅猛上涨,往往造成料浆稠化滞后而发生冒泡、沸腾等不好现象。
2
发气过慢
料浆发气过慢现象基本上与发气过快的情况相反,即产生料浆发气膨胀困难,发不到应有的高度或有其他破坏现象。
3
冒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料浆膨胀到高度或发气基本结束之后,料浆表面出现浮出的气泡或是在表层料浆下鼓起气泡,随后气泡爆裂,气体散失。冒泡轻微时,只是模具中个别角落或部分区域发生,严重时可以形成整个模具中普遍冒泡的局面。冒泡现象可能不会给给浇注成败造成决定的影响。但会影响料浆内部的气泡结构。冒泡严重时,由于大量气体散失,往往会造成坯体的收缩下沉,使坯体报废。
4
沸腾
这是由于气泡结构不稳定而造成的破坏现象,很象水在锅内沸腾一样,沸腾现象通常都有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局部冒泡,甚至只是个别角落或部位少量冒泡,然后逐步发展,冒泡点不但不能停止,反而很快扩展,形成整个料浆气泡很快破坏(塌模)的连锁反应。
沸腾现象可能产生在发气基本结束之后,也可能产生在发气过程之中或发气初期,少数情况产生在料浆稠化之后。沸腾现象在使用水泥作单一钙质材料的水泥-矿渣-砂加气混凝土中产生的频率比其它加气混凝土容易产生。产生沸腾的料浆不能形成正常的坯体,因此是全破坏。
5
发气不均匀
产生这种现象时,料浆表面各部分上涨速度不一样。料浆不是平稳上升,而是某些部分因发气量大于其它部分而上涌外翻,也有上下层发气不均匀及气孔大小不合要求。这种现象往往使坯体产生层次或疏密不同的气孔结构,严重时可以造成塌模破坏。
6
料浆稠化过快
料浆稠化过快一般指料浆稠化大超前于铝粉发气结束的时间,因而对铝粉的发气和料浆顺利膨胀造成障碍,这种现象表现坯体竖立地“长出”模框,表示料浆已失去良好的流动性,在生产中,常见的现象是憋气、发不满模,料浆表面出现裂缝,同时伴随放气现象。稠化过快情况严重时,也会导致坯体的破坏、浇注失败。
7
料浆稠化过慢
料浆稠化过慢是指稠化大大滞后于铝粉发气结束时间,稠化慢的料浆虽然发气舒畅,但保气能力差,而且容易形成气泡偏大,料浆膨胀,有时还会造成料浆发满模具之后向模外溢出,这种料浆形成的气泡结构也不够稳定,容易冒泡、沸腾和塌模。
8
收缩下沉
这是发气膨胀结束后料浆出现的不稳定现象。“收缩”指坯体横向尺寸的减小,坯体与模框之间形成收缩缝。“下沉”指料浆从原来膨胀高度下降,收缩下沉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总的后果都气孔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影响到制品的性能。贵阳加气砖在生产板材时,还将导致混凝土与钢筋粘着力(握裹力)减弱,对板材的结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收缩下沉严重时,将直接造成浇注失败而成为废品。
9
塌模
塌模是浇注完成后,料浆在发气膨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破坏的现象。多数是因料浆冒泡导致沸腾而塌模,有时是料浆在发气结束后,由于模内某一局部的不稳定。出现气孔破坏,初凝的料浆严重下沉,并牵动其余部位的料浆也失去平衡而依次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有时会出现塌半模的情况。
加气混凝土的浇注过程就是料浆的发气膨胀过程和料浆的稠化过程,料浆的稠化速度与发气速度相适应,协调一样就可以实现稳定浇注。贵阳加气砖提醒出现浇注的不稳定现象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查找原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使用原材料的的情况去适当调整,实现工艺控制和生产的稳定。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